首页 > 都市小说 > 红楼之挽天倾 > 红楼之挽天倾 第349节

红楼之挽天倾 第349节(1/2)

目录
好书推荐: 快穿:渣女前任洗白计划 万界领主,开局人族禁咒大法师 [足球同人] 安东绿茵日记 上医至明 大苍守夜人 报错仇后被疯批独占了 我每月能刷新金手指 她不会死 法力无边高大仙 小宫女媚色撩人,陛下日渐沉沦

红楼之挽天倾红楼之挽天倾 第349节

<dt css="rd">

&esp;&esp;京营,节帅大营

&esp;&esp;营房之中,兵部尚书李瓒将手中行军主簿方冀汇总的追缴亏空饷银的簿册放下,瘦削、冷毅的面容上也不由现出一丝喜色,道:“目前为止,查补亏空近百万两,有了这笔银子,士卒安顿就有了着落。”

&esp;&esp;此刻,下方的几位将领,也是面带喜色,频频点头。

&esp;&esp;尤其是方冀,这位王子腾旧部,心思更为复杂。

&esp;&esp;贾珩道:“阁老,等将贪墨饷银彻底追缴过后,就可继续选锋校兵。”

&esp;&esp;李瓒点了点头,又道:“诸营也要从陕地、巴蜀补充青壮,补齐二十五万兵马,另外,本阁会致令兵部,从诸省都司抽调精锐卫军,补充京营。”

&esp;&esp;后者也算是例行的强干弱枝之策了。

&esp;&esp;贾珩道:“阁老,抽调精锐卫军,也需适量,不宜抽调过多,以防影响地方诸省安定局面。”

&esp;&esp;他曾和兵部侍郎施杰有一场关于京营需要多少兵马的讨论,当初施杰认为十二团营每营万五,京营二十万足矣,但他当时并不赞同,认为维持二十五万的兵额才堪堪够用。

&esp;&esp;显然,李瓒认同了他的这种主张。

&esp;&esp;京营兵额几许,如果没有一位内阁阁臣的鼎力支持,文官集团肯定会趁着这次裁汰将校进行缩编。

&esp;&esp;“子钰所言不错,地方诸省这二年也不太平,都司卫所之兵军纪败坏,战力不堪,如京营一样,亟需整顿。”李瓒面色渐渐凝重,沉声道:“昨日,河南都司以及河南巡抚,送来紧急军情,河南都司三千官军剿捕盘踞鸡公山的一伙贼寇时,为其所破,损兵折将,而鸡公山据闻盘踞匪类多达千余人,经此一战,贼势大振。”

&esp;&esp;贾珩皱了皱眉,道:“这……怎么会?”

&esp;&esp;几个月前,他就听兵部下令诸省,于年前肃清匪患。

&esp;&esp;曾记得,他还向兵部提议,不以剿寇多少为赏,而以戡乱治平为功,不想这才没多久,河南都司就吃了败仗。

&esp;&esp;转念一想,也觉得正常,京营战力尚且不堪大用,遑论地方都司卫所之兵,贼寇蜂起,官军剿捕不力,也是平常中事了。

&esp;&esp;念及此处,出言道:“阁老,下官以为,俟京营练兵事毕,可拣选精卒,派往河南、山东剿寇,顺便以实战磨砺战力。”

&esp;&esp;第347章 贾家的当家人

&esp;&esp;李瓒听完贾珩所言,点了点头,赞同道:“本阁正有此意,以剿匪以检验军卒整顿成效,练出的兵马不是用来摆架子的。”

&esp;&esp;贾珩见李瓒应允,心头大定。

&esp;&esp;这些天最大的体会就是得文官助力,做事明显顺遂许多。

&esp;&esp;李瓒转而看向贾珩,说道:“子钰,开春在即,本官也需得筹备经略安抚司诸般事宜,京营整顿,需你多多操持。”

&esp;&esp;贾珩凝了凝眉,心头微异,问道:“阁老此言何意?”

&esp;&esp;李瓒说道:“本阁不可能久镇京营,最近边将返京述职,本阁要与边将商讨防务,为来年做准备,于京营整顿事务,幸在已开了个好头儿,剩下的就是按部就班,稳扎稳打。”

&esp;&esp;因为李瓒年后将要出镇北平,于京营整顿事务就分不开身。

&esp;&esp;贾珩闻言,心头恍然,面色郑重道:“阁老放心,下官必竭尽心力,不负圣上和阁老期望。”

&esp;&esp;李瓒点了点头,脸上也带着认可与肯定,道:“子钰勤勉用事,本阁会奏明圣上,由你执天子剑,署理京营整顿、作训事务。”

&esp;&esp;至于贾珩年轻?猜忌云云。

&esp;&esp;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贾珩年轻,功勋不著,根基浅薄,上下顶多服其能、敬其威、而非感其恩、望其德。

&esp;&esp;没有人望,谁会跟着反?

&esp;&esp;这也是崇平帝多用着贾珩,而李瓒这等阁臣并不猜疑之故。

&esp;&esp;贾珩拱手道:“多谢阁老看重。”

&esp;&esp;李瓒面上现出淡淡笑意,道:“不过尚需看得演武成效,否则,纵本阁向圣上极力举荐,朝野上下也难免广起非议之声。”

&esp;&esp;毕竟,贾珩还是有些太年轻了,现在只是襄理军务,可以说是参谋,但李瓒走后,署理京营军务,虽无节度使之名,却得其实,几乎是事实上的京营节度使,总有人会质疑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esp;&esp;贾珩面色凝重,说道:“阁老放心。”

&esp;&esp;之后,议完团营诸务,贾珩又在节帅大营待了一会儿,就领着扈从返回果勇营驻地处置军务。

&esp;&esp;进入城南大营,翻身下马,将缰绳递给亲兵牵着,率人步入营寨,抬眸见着一个总旗官,领着几十个兵丁,捉刀警戒。

&esp;&esp;见到贾珩以及大批骑从,打着旗纛而来,范阳笠下的一张年轻面孔,流露着激动之色,快行几步,上前见礼道:“见过督帅。”

&esp;&esp;贾珩身后的玄色披风随风猎猎作响,按着腰间的宝剑,冷眸闪烁,上下打量这年岁十五六岁,眉眼之间英气初现的小将,问道:“贾芳?”

&esp;&esp;不是旁人,正是贾珩送到京营历练的一众贾族庶支子弟之中的贾芳。

&esp;&esp;当初,计有玉字辈的贾珖、贾琛、贾琼、贾璘,草字辈的贾菖、贾菱、贾芸、贾芳、贾芹等人,随着果勇营的新兵营进行集训。

&esp;&esp;后来,除贾珖、贾琛二人身子骨儿太差,不适提刀厮杀,无力继续训练外,转为营佥书等军中文职,其他如贾琼、贾璘,贾菖、贾菱、贾芸、贾芳、贾芹则都坚持下来。

&esp;&esp;贾族子弟自不可能从大头兵做起,待到前日变乱初定,果勇营大范围授官,最差的也在新兵营中混了个小旗官,而贾芳算是其中的佼佼者,追击立威营叛军时,骑马斩杀二级,以十六岁之龄,升为总旗。

&esp;&esp;算是贾珩让谢再义留意过的骑将好苗子。

&esp;&esp;事实上,一旦当了官儿,哪怕只是使唤着十来个人,尝过权力的滋味,就再也回不到从前的平凡日子。

&esp;&esp;故而,随着时间流逝,贾族庶族对从军这件事,倒不再发怵,反而甘之若饴起来。

&esp;&esp;见贾珩一眼认出自己,贾芳心头大喜,目中带着热切之芒,抱拳道:“督帅,是卑职贾芳。”

&esp;&esp;贾珩神色和煦,语气和缓了许多,问道:“今日是你值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