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七零之漂亮泥瓦匠 > 第105节

第105节(1/2)

目录
好书推荐: 白云出岫本无心 蔚然(兄妹骨科) 泅水(人鬼骨科) 就是变态怎么了?(脑洞合集) 【哨向nph】如你所见,我是个女大学生 试婚 恶魔双子(双胞胎兄妹骨科1V1) 少爷家的小女仆(兄妹骨1v1 强制爱) 風月录 爱上了包养我的老女人(gl)

七零之漂亮泥瓦匠第105节

这样的社会群体,整天都把节约、勤俭挂在嘴上,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哪里舍得一点点浪费?

想到这里, 周若玮深吸一口气, 抬起头来, 目光炯炯盯着幻灯片上的建筑平面, 从专业视角认真审查着陶南风的设计。

“这是我为农场知青设计的住宅, 两层砖木结构, 走廊式布局, 以楼梯为中轴, 左右各六间16平方米的宿舍。东头为公用厨房、西头为公用厕所与洗澡间。”

随着陶南风的讲述, 一张张的幻灯片投影展示在众人面前。

“建筑设计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 建筑空间具有较强的可变性。建筑结构设计采取外墙与砖柱共同承重, 室内墙体均为填充墙, 可拆除。每间宿舍用六根砖柱支撑,中间增设隔墙将宿舍分成南北两个面积为8平方米的小间。

单身知青两人共用一间宿舍,但宿舍里每人都有一个独立空间,生活互不干扰。如果单位用房紧张,亦可4人一间宿舍。

新婚职工夫妻一间宿舍,前厅后室,功能分区合理。

南面采光良好、但对着走廊开窗私密性差;北面安静隐蔽、但日照较差。

爱学习的可以将卧室放在南面,书房放在北面。爱热闹的可以将客厅放在南面、卧室放在北面私密性良好。

如果有了孩子,可申请分配两间宿舍使用。内部墙体均可开门,连通性良好,四间房可以根据各自需求安排成主卧、儿童房、书房、客餐厅。”

听到这里,底下的议论声响成一片。

还没到提问环节,便有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大声说出自己的问题。

“陶南风,我想请问一下,现在单位盖房之所以供不应求,就是因为用地紧张,你为什么只设计两层,不多做几层?”

教授们没有制止学生的提问,因为这也是他们疑惑的地方。

陶南风微微一笑:“问得好!”

她抬眸看向提问的学生:“为什么不提高用地强度,做三层、四层、五层呢?这得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考虑。

在大城市,单位用地面积有限,主要矛盾是土地面积与建筑面积之间的矛盾,因此首要考虑的问题是提高容积率,在抗震允许的情况下将建筑层数做到极致。目前江城的砖混结构可以做到六层。

但是在我们农场,用地面积很充分,约束基建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建筑材料运输困难、钢筋水泥造价高,因此我要考虑的是如何在降低造价的情况下提高建筑面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一开始介绍的这栋宿舍楼并非砖混,而是砖木结构,这栋宿舍楼没有用到一根钢筋!”

底下有人喊:“不要钢筋,只有外墙承重,你这楼安全吗?”

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虽然不像土木工程专业那样要学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理工科类课程,但也会学建筑力学,对结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了解。听到陶南风这番设计,都激动得不行。

砖木结构,可都是砖墙承重,内墙、外墙均承重,否则难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砖柱承重极少做到两层,大都只在门厅部分用作雨篷支撑。

陶南风哪来的胆子,敢用砖柱承重做到两层?!

刚才周若玮讲述设计思路时,根本没有人质疑,大家都被他前瞻的思想所折服。底下人只会想——

哦,好厉害!

啊,他这个想法好新潮。

周若玮不愧是大四优秀生,设计出来的作品就是创新。

可是到了陶南风,她的讲述却将大家带进一个氛围。

仿佛每个人都成了焦急等待分房的单位职工,基建科的人拿出设计图纸征集群众意见。为了各自的利益、诉求,大家一个个兴奋而激动,争相发言。

陶南风胸有成竹,神情淡定,半点也不慌张。

“砌体结构的承重能力其实并不差,砖柱之所以不选择作为主体结构,主要考虑的是因为砌体结构稳定、抗震性能差。我们秀峰山农场地质条件良好,不必担忧这个问题,因此我选择砖柱作为主体结构。”

她随口报出一连串数据,听着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脑瓜子嗡嗡的。

那种来自土木工程专业的碾压感再次袭来,大家都闭上嘴不敢再质疑结构的安全性问题。

陶守信低着头轻轻一笑,这孩子有特殊能力,她造出来的房子绝对不会有问题。可是为了堵住大家的嘴,她花了不少功夫学习力学,对门的欧阳教授家的专业书籍都被她借着看完了。

今天,就是她展示成果的时候。

黄家发教授站起来,抬起双手往下一按:“各位同学,有问题先留着,等下提问环节再问。”

底下同学不好意思地笑了,齐声道:“好!”

陶南风继续往下说。

“知青宿舍设计的第二个特点,便是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大家都知道,家务劳动包括的内容很多,打扫卫生、做饭、洗衣、收拾整理……琐碎耗时。”

现在轮到教授们点头了。

底下有懂得父母艰辛的孩子窃窃私语。

“我妈从早上开始就没有停歇过,一日三餐、买菜做饭、洗衣晾晒、收拾屋子,真的很辛苦。”

“我姐从六岁开始就帮我妈做家务,初中都没读。”

“我爸下班回来的路上就带点菜回来,晚上帮着洗碗,结果你们猜怎么嘀?单位一群男人都嘲笑我爸,说他是妻管严。我妈也上班赚钱啊,家务劳动分担一下不应该吗?就好像家务劳动活该都是女人做的!”

知青们上山下乡时的年龄大多十五到二十岁,都是孩子,从少年到青年,成家立业、养育子女,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家务劳动由谁来承担的问题。

漫长农耕文化的影响,男主外、女主内成为主流,不管是不是双职工、不管女性是不是有事业心,这个社会默认的就是女人生孩子、带孩子、做家务。

想到母亲徐喜琴曾经说过的“家务劳动社会化”,陶南风眼眶微红,内心充满着悲悯之情。

“所以,我这次设计的知青宿舍便充分考虑到这点,努力将家务劳动社会化,大家请看幻灯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